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国家软件成本标准

  • 作者: 冬瓜10263302
  • 来源: 51数据库
  • 2020-04-15

国家软件成本标准

成本估算的软件标准简介

1、行业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方法、过程及原则,包括软件研发成本的构成、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过程、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应用。

本标准适用于度量成本与功能规模密切相关的软件研发项目的成本。

本标准不涉及软件定价,但相关各方可依据本标准明确研发成本,从而为软件定价提供重要依据。

标准研制背景 长期以来,如何度量和评估软件研发项目的成本一直是产业界的难题。

目前我国尚无科学统一的软件研发项目成本度量标准体系以指导、规范、管理软件项目的研发成本,较大程度导致做预算时无据可依,造成极大浪费;在软件项目招评标过程中,由于无法界定软件工程项目的合理成本范围,常常出现恶意低价或超高价格竞标现象;软件开发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成本控制的科学依据,也经常出现时间滞后、费用远远超出最初估算水平的情况。

标准研制过程 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领导下,从2010年开始启动我国软件成本度量标准体系的研制工作。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分会 (以下简称 “过程改进分会”)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电子四所”)围绕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标准体系建设开展了基础性研究工作,梳理了标准体系。

核心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于2010年12月正式立项,计划号为2010-3194T-SJ,由过程改进分会和电子四所共同牵头起草,组织产、学、研、 用约40家单位共同参与,历时3年,为软件项目预算、立项审批、招投标、项目计划、变更管理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标准的价值1、倡导使用统一的国际功能点方法度量软件规模,使度量结果可比对;2、倡导使用基准数据估算软件工期和成本,使估算结果更科学;3、倡导使用一致的估算过程和公式,使估算过程透明化、估算结果可追溯。

标准试点应用 《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从2012年开始试点应用。

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东软集团等单位都参与了试点工作,分别在预算审批、项目立项、招投标、项目计划等场景进行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截至2013年年底,共有约2000人参加CCEP培训,近1500人通过考试并成为国内首批CCEP(软件成本估算专家)。

采用标准规定的方法后,极大的解决了试点企业长期以来面临的问题。

标准发布 行业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SJ/T11463-2013)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3年10月17日正式发布,并于2013年12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最新进展 经推荐,该标准由中关村智联软件服务业质量创新联盟 牵头,正在申请升级为国家标准,于2015年7月31日正式下达计划号:20151553-T-469 2、北京市地方标准《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1、规范研制背景 北京作为全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之都,产业规模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并且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水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实施,北京市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投资也不断加大,仅全市每年属于市级财政拨款范畴的信息化项目就可达700至800个,金额总量可达三十多亿元,涉及上千家企事业单位。

然而本市一直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以支撑、规范、管理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的测算,这大大制约了北京软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由于相关标准的缺失,如何测算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的合理费用一直都是北京软件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因而常常导致软件项目预算审批无依据、恶意竞标等问题的发生。

2、规范的价值 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归口指导,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北京软件行业协会过程改进分会联合制订的北京市首个软件成本度量地方标准《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于今年11月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市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工作拥有了科学、标准的费用评估方法,有助于规范行业市场、推动软件企业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业增长质量。

3、联盟标准《行标应用指南(预算场景)》 1、编制背景 长期以来,如何度量软件研发成本一直是产业界的难题,尤其是在预算、招投标、项目计划等活动中因为缺失科学统一的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标准,较大程度导致项目做预算时无据可依,进而造成预算浪费或预算不足;在软件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因为缺乏软件研发成本度量依据,恶意竞标、低价中标现象频频发生;开发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成本控制的科学依据,也经常出现时间滞后,费用远远超出最初预算的情况。

科学统一的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标准既是有效进行软件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当前软件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为此,工业与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委托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分会牵头组织编制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

标准中规定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方法及过程,包括软件研发成本的构成、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过程、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应用。

其目的是帮助软件研发涉及各方科学、一致地进行成本度量。

但标准中没有包含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过程中所需要的估算模型、行业基准数据及其在不同场景进行成本估算的详细步骤和方法,因此需要制订标...

相关的软件工程国家标准把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8个阶段,是那8个阶段...

软件工程一直以来都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很多学者、组织机构都分别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Boehm: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来设计并构造计算机程序及为开发、运行和维护这些程序所必需的相关文件资料。

IEEE:软件工程是开发、运行、维护和修复软件的系统方法。

Fritz Bauer:建立并使用完善的工程化原则,以较经济的手段获得能在实际机器上有效运行的可靠软件的一系列方法。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的框架可概括为:目标、过程和原则。

(1)软件工程目标:生产具有正确性、可用性以及开销合宜的产品。

正确性指软件产品达到预期功能的程度。

可用性指软件基本结构、实现及文档为用户可用的程度。

开销合宜是指软件开发、运行的整个开销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

这些目标的实现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均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它们形成了对过程、过程模型及工程方法选取的约束。

(2)软件工程过程:生产一个最终能满足需求且达到工程目标的软件产品所需要的步骤。

软件工程过程主要包括开发过程、运作过程、维护过程。

它们覆盖了需求、设计、实现、确认以及维护等活动。

需求活动包括问题分析和需求分析。

问题分析获取需求定义,又称软件需求规约。

需求分析生成功能规约。

设计活动一般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概要设计建立整个软件系统结构,包括子系统、模块以及相关层次的说明、每一模块的接口定义。

详细设计产生程序员可用的模块说明,包括每一模块中数据结构说明及加工描述。

实现活动把设计结果转换为可执行的程序代码。

确认活动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实现完成后的确认,保证最终产品满足用户的要求。

维护活动包括使用过程中的扩充、修改与完善。

伴随以上过程,还有管理过程、支持过程、培训过程等。

(3)软件工程的原则是指围绕工程设计、工程支持以及工程管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软件工程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围绕工程设计、工程支持以及工程管理已提出了以下四条基本原则: (1)选取适宜的开发模型 该原则与系统设计有关。

在系统设计中,软件需求、硬件需求以及其它因素间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经常需要权衡。

因此,必需认识需求定义的易变性,采用适当的开发模型,保证软件产品满足用户的要求。

(2)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 在软件设计中,通常需要考虑软件的模块化、抽象与信息隐蔽、局部化、一致性以及适应性等特征。

合适的设计方法有助于这些特征的实现,以达到软件工程的目标。

(3)提供高质量的工程支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软件工程中,软件工具与环境对软件过程的支持颇为重要。

软件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开销直接取决于对软件工程所提供的支撑质量和效用。

(4)重视软件工程的管理 软件工程的管理直接影响可用资源的有效利用,生产满足目标的软件产品以及提高软件组织的生产能力等问题。

因此,仅当软件过程予以有效管理时,才能实现有效的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

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 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 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这就是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强调使用生存周期方法学和各种结构分析及结构设计技术。

它们是 在七十年代为了对付应用软件日益增长的复杂程度、漫长的开发周期以及用户对 软件产品经常不满意的状况而发展起来的。

人类解决复杂问题时普遍采用的一个策 略就是“各个击破”,也就是对问题进行分解然后再分别解决各个子问题的策略 。

软件工程采用的生存周期方法学就是从时间角度对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复杂问题 进行分解,把软件生存的漫长周期依次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 的任务,然后逐步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

采用软件工程方法论开发软件的时候, 从对任务的抽象逻辑分析开始,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开发。

前一个阶段任务 的完成是开始进行后一个阶段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后一阶段任务的完成通常是 使前一阶段提出的解法更进一步具体化,加进了更多的物理细节。

每一个阶段的开 始和结束都有严格标准,对于任何两个相邻的阶段而言,前一阶段的结束标准就 是后一阶段的开始标准。

在每一个阶段结束之前都必须进行正式严格的技术审查 和管理复审,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对这个阶段的开发成果进行检查,通过之后这 个阶段才算结束;如果检查通不过,则必须进行必要的返工,并且返工后还要再 经过审查。

审查的一条主要标准就是每个阶段都应该交出“最新式的”(即和所 开发的软件完全一致的)高质量的文档资料,从而保证在软件开发工程结束时有 一个完整准确的软件配置交付使用。

文档是通信的工具,它们清楚准确地说明了 到这个时候为止,关于该项工程已经知道了什么,同时确立了下一步工作的基础 。

此外,文档也起备忘录的作用,如果文档不完整,那么一定是某些工作忘记做 了,在进入生存周期的下一阶段之前,必须补足这些遗漏的细节。

在完成生存周 期每个阶段的任务时,应该采用适合该阶段任务特点的系统化的技术方法——结 构分析或结构设计技术。

把软件生存周期划分成若干个...

简述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展开全部 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

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应根据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本企业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严格审核,以便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费用,以及各种浪费,损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经济责任。

(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也就有所不同,应根据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并根据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3)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

对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汇总,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计入有关的生产成本明细账。

对能确认某一成本计算对象耗用的直接计入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对于不能确认某一费用,则应按其发生的地噗或用途进行归集分配,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综合费用账户。

(4)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

对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账户的综合费用,月终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并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5)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

通过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均已归集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产品本明细账中。

在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总成本;在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就需将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划分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6)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在品种法、分批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计算出的完工产品成本即为产品的总成本;分步法下,则需根据各生产步骤成本明细账进行顺序逐步结转或平行汇总,才能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

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

...

标准成本法在我国应用时应具备哪些条件

标准成本法适用于产品品种较少的大批量生产企业,而对于单件、批量小和试制性生产的企业比较少用。

标准成本法可以简化存货核算的工作量,对于存货品种变动不大的企业尤为适用。

标准成本法关键在于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制定的合理性、确实可行性,要求有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和健全的管理制度。

标准成本法适用于标准管理水平较高而且产品的成本标准比较准确、稳定的企业。

我国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不能采用标准成本法计算;如果平时按标准成本计算,月末必须调整为实际成本。

标准成本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

其中标准成本的制定是采用标准成本法的前提和关键,据此可以达到成本事前控制的目的;成本差异计算和分析是标准成本法的重点,借此可以促成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并据以进行经济业绩考评。

标准成本的制定产品成本一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大部分构成,标准成本也应由这三大部分分别确定。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成本,它包括标准用量和标准单位成本两方面。

材料标准用量,首先要根据产品的图纸等技术文件进行产品研究,列出 所需的各种材料以及可能的代用材料,并要说明这些材料的种类、质量以及库存情况。

其次,通过对过去用料经验的记录进行分析,采用其平均值,或最高与最低值 的平均数,或最节省的数量,或通过实际测定,或技术分析等数据,科学地制订用量标准。

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人工成本。

在制订产品直接人工成本标准时,首先要对产品生产过程加以研究,研究有哪些工艺,有哪些作业或操作、工序等。

其次要对企业的工资支付形式、制度进行研究,以便结合实际情况来制订标准。

制造费用可以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

这两部分制造费用都按标准用量和标准分配率的乘积计算,标准用量一般都采用工时表示。

"软件成本 " 的名词解释意思是啥啊?

需要看项目经理等级 和工作经验 中高城市 有工作经验的在15W左右软件项目经理软件项目经理是指既有广泛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又具有项目管理技能;能够对软件项目的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安全等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卓有成效的管理,从而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计划顺利完成。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软件项目经理(三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软件项目经理(二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和软件项目经理(一级)(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三个等级。

软件项目经理(一级):除了掌握软件项目经理(二级)的知识技能之外,还要求:具有相当的软件项目管理实践经验,能够预估风险以及引导客户需求,掌握CMM和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PMMM),通晓主流软件开发流程并能针对具体项目进行选择和改进,具备项目团队中的领导艺术。

软件项目经理(二级):除了掌握软件项目经理(三级)的知识和技能外,还需掌握软件建模语言,掌握主流的软件开发流程;善于与客户进行高效的沟通,具备将业务需求转化为软件需求的能力。

组建与管理软件项目团队,编制软件开发计划书,定义软件开发进度,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监控管理和安全控制。

软件项目经理(三级):具备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熟悉软件开发流程和相关标准,会使用常用办公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掌握WBS、甘特图、PERT/CPM的概念,能够绘制相关的各种图表,编写项目管理文档,监督软件开发进度,及时准确汇报软件项目进展,发现项目中的问题。

中国成为汽车强国还需要达到哪些标准成本

陈老指出:我们现在世界最大的汽车产业国家。

一千多万辆,超过美国、超过日本但是我们不应该高兴。

为什么呢?我认为咱们汽车工业要从大国往强国转变,这个距离还是不简单,比单纯数量上的增长更难。

数量上当然很有成绩,但是数量不能是目的,我认为汽车工业要达到强国,我有一个标准,就是是将来能够让美国人买我们自主品牌的汽车,我们跟美国车子平起平坐,像现在美国人买日本的汽车一样,但日本车进入美国市场花了十年时间。

所以第一就是美国普通老百姓能买我们的车子。

第二我们的车子能够进入日本,他们能买我们的车子,这也很了不起。

第三德国人买我们的车子。

要达到这个目标我认为是达到汽车强国了,跟三大汽车国家能够平起平坐,但是达到这个水平我认为需要艰苦奋斗几十年。

我国汽车产业要尽快赶上欧美自主创新是关键,虽然我们已经有了具体实施的方法,但是自主零部件厂商面临着不对等竞争。

像博世、西门子、博格华纳、霍尼韦尔等零部件企业都是已经涉及了几乎除整车外其他所有的部分。

零部件厂商的自主创新之路还是荆棘密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51数据库 » 国家软件成本标准

软件
前端设计
程序设计
Java相关